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丽华
近日,2022年南京市农业农村“头雁种苗”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100名来自全市各个乡村、不同产业的“头雁种苗”被授予培训证书。学员们摸着培训证书上烫金的“南京大学”四个字,惊叹又喜悦。他们有的是乡村产业带头人,有的是基层村支书,都是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得到南京大学的认可!”
从2021年起,南京用3年时间,孵化培育300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头雁种苗”,使之成为产业振兴的示范、人才振兴的骨干、文化振兴的先锋、组织振兴的后备、生态振兴的引领,为村(社区)“两委”等组织培育和输送后备力量。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奔赴而来的路上,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行业,农村变得更加和美宜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屹说。要紧抓“头等大事”,稳步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000061)生产能力。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抓牢把稳现有耕地资源,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良种、良技、良法集成推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7.3万亩以上,全市“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平稳、丰富多元;强化科技驱动,打造华东地区农业科创高地。放大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和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一区一中心一实验室”示范引领作用,加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迭代转化,创新农业科技成果在南京首试首用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科技内涵;要突出市场导向,加快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产学研、种养加、科金政、农文旅等要素叠加,推动优质稻米、精品蟹虾等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头部型、领军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更多小农户迈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聚焦宜居宜业,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南京样板。坚持规划引领,全面落实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推进共享共富,不断增进农民生活福祉。全面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工疗惠农”“宁姐月嫂”“莱斯乡村”等双创品牌提档升级,加速释放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发展等改革红利,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