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7月25日讯 (记者 高原)为进一步引领小农户生产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重庆市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方案》,到2025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全程服务机械化率大幅提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所有区县“全覆盖”。
《方案》共八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大力培育服务组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创新多种服务模式、做好创新试点示范、推动资源要素整合、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规范管理水平等。
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有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服务专业户等类型。从实践看,要重点推广生产托管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能让农民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做得了、做得好的生产环节,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划算的事交给服务组织去做,逐步转变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着力解决耕地撂荒和“谁来种地”的难题。为此,《方案》明确,要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服务规模经营的主推服务方式,切实解决“种不了地”“种不好地”“种了不划算”等问题;充分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积极支持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发挥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引导组织农户统一接受耕、种、防、收等生产托管服务。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方案》提出,结合实际推广运用“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服务组织+小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效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服务队,为生产主体提供劳务输出服务。
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点领域主要在粮油作物。随着农产品(000061)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一些经济作物、特色产品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为拓展服务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下一步,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基础上,要把握趋势、因势利导,服务产业适度向蔬菜、水果等特色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渔业等其他特色产业拓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延伸,打通全产业链条。《方案》强调,要做好创新试点示范,到2025年,分批共创10个市级创新试点区县、20个市级创新试点组织,力争在粮油作物种植区域打造2—3个万亩粮油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依托特色经济作物产业集群打造3—5个特色经济作物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力争每个区县重点打造1—2个服务示范基地、培育2—3个骨干服务组织,因地制宜提供全环节或单环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