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小笋
曾因提出“高端策略”而让业界侧目的良品铺子,近日逐渐透露出了公司战略赛道转移背后的更多细节:用“供应链”为关键词,切入农业生产,进而改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
“坚果炒货这个品类,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产品品质,所以打造供应商协同平台,全程质量管控体系。”良品铺子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农业生产上游领域
生产模式待转变
徒手爬上一棵高15米的红松树,只需要1分钟25秒,这是成都人二娃用5年的时间练成的“绝技”。不过,对于这些职业红松松塔采摘手来说,今年的产能是让人失望的。
同样失望的,还有在树下的刘瑞超,身为在红松产业经营多年的加工商,他的无奈情绪并未掩饰:“整个东北三省红松的产能同比去年会减产四分之一,和前年相比,减少得有一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刘瑞超说,“造成减产的原因和天气有关,再加上病虫害所致。而且,和减产相比,病虫害造成的红松质量下降,更让人头疼。”
不过,市场的需求却仍在增长。此前英敏特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三年内坚果瓜子类零食销售额将保持10.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20年或达3456亿元。而坚果品类特性决定着,保持高品质坚果需要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尤其是最上游原料端。基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双重考虑,良品铺子将目光放在了“供应链”延伸、升级上。
援引公开信息可知,对于上游端大宗原料管理,良品铺子用两种方式进行合作:“采取订单模式,提前签订订单合同,给需求量,原料提前锁定。一般情况,供应链事业部、商品部会预估全年销售,年初做全年销售、订单计划,提前沟通,工厂端协同上游种植端农户,保证优质原料供应;对于类似红松这种‘靠天收’、市场行情波动大的原料,多锁定原材料,比如预计今年销售东北红松1000吨,原料储备可能收购1100吨,或者行情不稳定时,以国外相同品质的原料作为替代方案。”
为精进供应链,今年4月份,在良品铺子采购部内部,新设立了一个原料管控的岗位,尝试从源头到工厂收集建立资料,通过数字化系统建立一套完整产品标准,最终要实现产品可追溯可纠错,尝试用更多工业思维,改良农业生产。红松成了首批进入这一系统的产品之一。
从细分领域着手
逐步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良品铺子商品采销中心负责人兼门店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效益介绍,良品铺子高端零食战略,最核心一个主张是细分市场,从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细分、产品细分,精准满足不同客群消费需求,打造差异化战略。此外,通过供应链管理,上溯到最上游的原材料,在种植端、养殖端进行联合和管控,进而支撑产业链整合的策略。
上述良品铺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利用精益化管理精细核算,在一款产品上市前,产品部门会精细核算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成本,确保上中下游都能拿到应得得利润,同时又保证产品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目前来看,这种推动对产业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梅河口市松子协会秘书长高光伟介绍,国内休闲零食头部企业原料采购,让梅河口松子加工产业链得到极大提升,粗加工小作坊逐渐减少了40%,让产业链和产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