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载,党中央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随着全球农业发展格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且事关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稳定、经济革新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由此,和讯农金特别策划《建国70年·中国农业现代化成果展》,通过对产业专家、行业先锋、政府、金融机构代表的专访……呈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未来的市场价值。
精准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也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简单说就是“需要多少给多少,需要什么给什么”,精细淮确地调整各项农业管理措施,在每一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从而获取最高产量、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遥感应用的快速发展,加之精准农业的发展需求,一些嗅觉敏感的科技企业,跨界进入农业产业,这一动作不仅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同时也为自己、为行业拓展了商机。
作为全球较为顶尖的无人机飞行平台和影像系统自主研发和制造商,大疆在“科技农服”方面堪为开路先锋,而且始终以“超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完善的生态圈”作为立足行业的抓手,探索植保新模式、构建飞防生态。
由此,和讯农金频道专访了大疆农业销售总监陈韬。
(以下是采访实录)
和讯农金: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七十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尤其科学技术的应用让农业得到更高发展,您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
陈韬: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耕地面积生产出占世界约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约22%的人口,就像您说的,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而未来,我们觉得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再加之科技发展的加持,中国农业将进入一个加速转型期: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将迎来一个更大更全面的提升。
随着农业人口进一步减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的趋势将加强,而我们作为科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整个浪潮当中将有机会大展身手,为行业贡献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生产设备。
这样转型时期,也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所以会有相当多的机会存在其中。当然把握机会的前提还是对农业的理解和信心。
和讯农金:科技无疑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大疆是什么时候关注农业领域的?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在农业方面的运用有哪些?
陈韬:其实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不新鲜。像日本,从30年前开始就用油动单旋翼无人机撒农药了。大疆在最初的业务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就将农业的应用考虑进去了,我们的方向是专注自己的强项,电动多旋翼无人机。从2012年开始,大疆就开始了农业应用相关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研发及销售,随着内部的技术迭代和市场的逐渐激活,我们在2015年底推出了第一款农业植保机MG-1,并且从产品线上完善了农业应用相关的拓展需求。目前我们的硬件、软件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土地地形地块的勘测,作物植被的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分析作物的长势,进行农作物估产和灾害监测,农药肥料的喷洒和播撒,农业数据管理平台,基本上是一整个闭环的解决方案。
和讯农金:据统计,国内从事无人机生产的企业超1000家,其中植保无人机不下200家,众多企业进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在植保无人机竞争者中,大疆农业如何布局?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目前市场占有率是多少?
陈韬:我们是以“超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完善的生态圈”来作为我们立足行业的抓手。
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沉淀和领先,加上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这样的结合保证了我们的产品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以我们第二代植保无人机产品T16为例,有效作业效率能够达到每小时150亩次,还有行业独有的自主绕障和果树作业功能,这样的一台设备目前市场价格只要3万多,而四年前在大疆进入这个行业之前,同规格的产品要卖到10万以上。
此外,我们还投入大量资源打造生态圈,包括全球最大的无人机销售网络与服务网点来给予用户保障;大疆农业自身对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进行真金白银的推广补贴,减少他们运营的压力;同时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比如作业订单,可靠的药剂和成熟的作业方案,把这些都给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用户,给他们赋能,让他们更健康地运营。
通过产品加生态圈的组合拳,目前我们在国内的保有量超过4万台,在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60%,海外其他国家也在稳步开拓当中,目标依然是保持绝对的优势。
和讯农金:您认为科技还会给农业产业带来哪些变革?或者说农业产业格局将会有哪些变化?
陈韬:农民将转变为一种职业,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我们在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农人”的概念,他们是“人技剂机”的结合,高知人才+丰富农技知识与操作高科技设备的技能+合适的药剂+高科技的设备,这群人将逐渐专业化、职业化,他们会将科学计划、智能管理、规划产出这样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入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补贴将会进一步放开。
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其实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从2017年全国六个省试点开展植保无人机的购置补贴,到现在全国二十几个省,补贴维度也从购置补贴拓展到了作业补贴。随着设备效率的不断提升,管理系统更加高效可靠,接受度越来越高,补贴还将会更大范围的放开。
中小型农场的雏形初显。
土地流转的进程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农村将出现一些中小型农场的雏形,今后这种雏形将不断增加,他们将为现代化农业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农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技术的进一步开展,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将日益紧密,完成科学管理、信息分享、网上交易、电子付出、智能物流,这必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
和讯农金:是如何理解“智慧农业(000816)”的,又是怎么布局的?
陈韬:简单讲,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耕细作,目标是提高生产率,优化投入回报。
目前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应用主要以国外为主,我们在无人机遥感技术上和相关软件开发上有一定的突破。
以我们给美国农场主做的玉米追施氮肥为例。传统的施肥方式是首先参考上一年的用量,按照折损率来初步调整这一年用量;然后土壤采样分析,进一步确定缺氮情况;最后人工检视叶烧情况,在农田中取样验证。整个过程耗时长,耗人工多,准确率没有保障,无法对施肥地点进行快速的精准地位。
而我们的解决方式用是无人机起飞,通过多光谱相机拍照采集玉米地的信息,再通过软件分析玉米植被指数(GDVI)算法来估测整块玉米田地的缺氮情况,然后针对性的施肥。
(图片下半部分红色区域就是需要追施氮肥的区域)
通过这样的工作流程和结论,农场管理者现在只需对30%的玉米地精准追施氮肥。当目标产量保持为140蒲式耳/英亩时,每英亩可节约肥料费用9.80美元。而且整个流程时长大大缩短。
和讯农金:今年7月份大疆农业发布了《2019年亿亩同行》无人机植保数据报告。请问报告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陈韬:这个算是阶段性给大家交个成绩单。这个成绩单象征着无人植保机从以前的“摆设”和“噱头”,到目前已经是实实在在被大规模应用的生产工具。
这一亿亩次的作业数据背后,证明我们的设备经得起中国农业的考验,飞手技术过硬,农户接受无人机打药几个维度的共同发展,代表整个行业的茁壮成长。从大疆农业自身层面看,也证明我们产品力+生态圈的布局在逐见成效。
从后台的数据看,我们大疆农业植保机的总作业亩次也会将在未来的几天突破2亿亩次,这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和讯农金:目前对于实操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人才下乡,还是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产学研投方面大疆农业有哪些举措或经验?
陈韬:大疆农业有自己独立完备的培训体系,通过开设分校的方式将培训本地化,课程包括飞行技能和药理知识。目前我们在全国有超过300家分校,通过我们培训考核并持证的职业飞手超过30000名。
在产学研层面,我们也是不遗余力的投入,和农业领域的多家院校和机构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同进行产品技术的迭代研发,并且共同推动行业树立相关标准。产学研是一个长周期工作,也是必要的动作,在农业这个大课题里,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初心,好好学习。
和讯农金:5G 时代的到来,对大疆农业的业务会有哪些变化?
陈韬:大疆农业本身的业务就是围绕的农业智能化,信息数字化来打造的,所以5G的到来会优化这个层面的产出。能够更加实时精准的完成数据采集分析;生产作业过程更流畅的可视化;管理和决策更加准确快速。同时各个环节积累的海量数据将更有应用的想象空间。